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小戴禮記





禮器
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茍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是以得其人為貴也。

喪服小記
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少儀
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

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即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則小鳴,扣之以大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捨之可也。
大德不關,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也。

樂記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雜記
君子有三患:未聞之,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

祭統
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言內備於己,而外順於道也。

坊記
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讓善;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則民作忠;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

中庸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

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表記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君子不以其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緇衣
言可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

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民,皆在其亵也。

儒行
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

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

大學
致知在格物。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喪服
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斷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