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懷其寶而迷其國者,不可與語仁;窘其身而約其親者,不可與語孝;任重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家貧親老者,不擇官而仕。
傳曰:......治國者譬若乎張琴然,大絃急,則小絃絕矣。故急轡御者、非千里之御也。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延及四海。故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情行合名,禍福不虛至矣。
傳曰:山銳則不高,水徑則不深。仁磏,則其得不厚。
傳曰:......治國者譬若乎張琴然,大絃急,則小絃絕矣。故急轡御者、非千里之御也。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延及四海。故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情行合名,禍福不虛至矣。
傳曰:山銳則不高,水徑則不深。仁磏,則其得不厚。
卷二
道二:常之謂經,變之謂權。懷其常道而挟其變權,乃得為賢。
君子有主善之心,而無勝人之色;得足以君天下,而無驕肆之容;行足以及後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旁行不流,應物而不窮。
卷三
《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盡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夫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