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二十世紀智慧人物的世界觀 陳曉南/譯 巨流圖書公司印行


從靈魂不滅談起
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es 1866-1946)
1.各種思想在我們生前即已存在,在我們死亡後它仍將繼續進行。……我們恐怕就是為反應不滅諸觀念的延續,而宜乎死滅的人。(P.9)
2.我絲毫不相信G.H.威爾斯的肉體或人格能夠不滅,卻堅信人類的思想、知識和意志的水流──你我皆為此一洪流的一部分──識源源不絕、不斷成長、不斷擴大、永遠在流動的。人類可以長存,但個人並非不滅。(P.16)
3.我總認為,若埋葬任何有益於人類的個人天賦或才能,都是一種罪過。(P.17)
4.我提出人類全體的重要性,其意乃指人人應奉獻出足以使生命力、知識力增加的一切,而非說明小我應屈服於團體或多數。我不認為,我們的理智和意志必須為「大多數人的幸福、大多數意志或其他愚蠢事情」而做絲毫讓步,這種民主主義視野未免太過狹隘。這個世界和它的將來,並非為自私自利或淺陋無知的人,亦非為了「多數」,而是為求盡善盡美。然需切記:今日最好的,可能成為明天的凡物。(P.18)
5.我們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也必須接受科學精神的啟蒙與指導。(P.18)

一個宗教叛徒的自白
柯斯(Sir Arthur Keith)
1.不論男女,一般人大抵只順著偶然在他們面前展開的路徑前進,固無暇咀嚼消化在途中遭遇的種種經驗,亦未曾具備那種體認的性向。只有少數人才得以自由選擇自己的進路,選擇收穫最豐富的路線。(P.23)
2.我是逐漸地以理性取代信仰,步調也相當緩慢,就像拂曉時不知不覺的放光明一般。(P.25)
3.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絕對相同的人生行路,今後大概也不會有之;也許曾發生相同的事情,但事情的前後關係和組合,絕不會一模一樣。人類的生活乃是一種「獨自的冒險」。(P.25)
4.人生就是以各種不相同的頭腦處理各種不相同的經驗。奇怪的是,儘管彼此間天賦性質互異,然而對於人生究極的真理,並非人言言殊,而是有著相當程度的意見一致。(P.27)
5.我不相信,只須信任一個在十字架死難的人的神聖……就可以把一個人從深不見底的地獄中救助出來。(P.28)
6.我認為……如果想了解人類的命運,必須要能閱讀標記在人類身心的象形文字。(P.30)
7.到了十九世紀結束時,儘管動物學家們對於有關進化的結構仍有許多未知的事項,但他們一致斷言:世界的創造並不像聖經所記載的一般,並且,創造主並非一舉將它們造出來的;創造並非來自外在的作用,而是從內發生,創造力是一切生物固有的東西。(P.30)
8.宇宙的機構是自動化的,而支配它運動的力量,即存在於各物質中,它是物質構造中所固有,是不滅的。(P.31)
9.我相信,人類的歷史路徑,並非由天上所左右,而是決定於「人心」所產生的事情。(P.32)
10.      我很了解,若自己的信條不能適合現實人生,或現實人生與自己的信條不相切合,他的心湖必時時激起漣漪。(P.33)
11.      專家推斷,巴勒斯坦的出現人蹟,至少要追溯到聖經所載的二千年前。(P.33)
12.      聖經一書是在許多時代、許多手中而完成的精巧傑作。(P.33~P.34)
13.      現在,我只把它當作一本神聖的書籍而已──一部告訴世人如何正確生存的偉大作品。(P.34)
14.      從各種證據中說明了兩種事實:第一,巨猿在構造上有許多地方與人類非常接近;第二,猴與人類的成長過程成平行狀。(P.34)這些發現,對於如我等實際參與其事的人類學者而言,達爾文之流有關人類起源的見解已不是紙上的理論,而是很具體的經驗了。8(P.34)
15.      我們必須面對我們是猿類子孫的事實。「真理」在最初看起來往往是醜陋的,即易引起感情上的排拒,但只要是真理,最後必能為我們帶來良好的作用。(P.34)
16.      人類本身具有不滅的種子,但那是賦予種族而非個人。(P.36)
17.      最初認為是詛咒的話語,最後終於瞭它實是祝福。(P.36)
18.      如果世人像我一樣相信除這個現世的世界之外並沒有所謂天國的存在,那麼,他們也許越發努力將這個土地建設成為天國。若感覺我們只是一隻候鳥,或短暫的見習生而已,恐怕很難引導人們走向最善的行為。(P.36)
19.      一旦我們承認自己的賤卑起源及其所帶來之遺傳的事實,即需重新調整我們的認識:第一,我們須有自我訓練的準備,任何事情只有依賴自己,沒有神可供我們藉助。第二,我們不能拋棄本身應背負的十字架重荷。再者,不論對任何人應有寬大、同情和慈悲的態度。(P.36)
20.      世界到處呈現著自然的巧妙設計,……使得我們──包括科學家,不得不假定有一個宇宙主宰者的存在。但不容否認的是,希伯來人的擬人化之神,已不能順應近代人的要求。(P.37)
21.      我們愈探究,「宇宙的祕密」愈向後退,最後,終於形成宗教。(P.38)
22.      「信條」並非一成不變的,此後它仍將隨著知識的發展變化而改變。(P.38)


天文眼瞭望世界
吉因斯(Sir James Hopwood Jeans)
1.人人都應把自己當作偉大的未來之建築師,不論任何方面都應為後世奠下最好的基礎──因為我們現在所著手的是基礎工事。(P.42)
2.今後的人類,不應只著眼於解決三、五代內的問題,而應把自己當作廣大的未來之建築師。尤應警惕的是,科學固可以給予我們「善」的建築力,亦可建築「惡」;它固有偉大的建築力,亦具驚人的破壞力。所以,使用時需加倍謹慎。(P.46)
3.雖然,良好的教育、良好的環境、良好的肉體條件,三者皆為造就優秀國民不可或缺的條件,然而,優良的血統卻是最基本的原素。(P.47)
4.目前,對人口增加「貢獻」最大的,是屬於生活最貧困、最悲慘的階層;而一般從事腦力工作和事業較成功的階層,則大多有晚婚和小家庭制度的傾向。(P.48)
5.我也很難相信,民主主義就是人類最後的統治形態。……將來世界的政治,既非民主主義,更非社會主義(P.50~P.51)
6.依我想像,大致先是辛苦的手工業勞動漸次讓位於機械,最後,「電氣」就像神話中的法術一般,化身千萬,無所不能,完全取代了人力。當然問題的關鍵全在於我們的子孫能否順利地發現某種新動力資源,因為若干時日後,世界的煤、石油及森林的供給量,必將枯竭斷絕。(P.51)
7.應善自控制人口的膨脹。(P.53)
8.與其說宇宙現象是機械的過程,莫如解釋為「精神的過程」;若說宇宙近似大機械,實不如說更近乎大思想。……宇宙的本質乃是思想的宇宙,其中的一切物質對象及原子、星辰、雲霧等,僅是思想的創造物而已。──當然,這裡所謂的思想,並非你我的個人思想,而是橫亙於全人類心底的某種偉大的、普遍的思想。(P.54~P.55)


顯微鏡下的世界
赫爾登(John Burdon Sanderson Haldane)
1.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套或若干信念,便無法為自己的生活建立秩序,但我們若能理智的仔細檢討,即可發覺「信念」完全是暫定性質的,往往因時因地而異。(P.60)
2.我們人類生存在兩種世界中,其一視與時俱變,視所能見的世界,另一是本質不變的,視所不能見的世界。(P.60)
3.在科學和藝術之中,以及在增進生存幸福的嘗試中,便可以尋找出我心目中的宗教。(P.61)
4.一個人對永恆的真理和價值的認識,是無法自然而達到的,必須藉最廣義的教育,才能引導我們臻於上述境界。(P.62)
5.另有一種比知識的飢渴危害更深的弊端,是對思想和言論的壓抑。……我們必須明瞭一件事實:許多新思想最初雖令人嗤於接近,令人感到可怕,但最後終於確定它們的價值。(P.63)
6.所有政黨的見解都是經濟學優於生物學,財富重於健康。(P.65)
7.為使婚姻美滿和諧,不論丈夫或妻子,必須付出某種努力。(P.66)
8.我們的教育制度仍暴露出若干大的缺點,其一是「不公平」,未能使大多數學子獲得公平公平的機會,在實際教學方面則是施教者未以人類的角度教導兒童科學的諸真理。科學教育,必須從人類的本身開始而不宜始於靜止的、或做等數運動之類的神話式物質。(P.67)
9.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要能使各人發揮其最高的天賦能力,因而它必須具備下列兩種特徵:第一是自由,即容許社會的每一份子循著自己的個性發展,而不應強入人於某一類型;第二是機會的均等,意即在最大的可能內,使每個人在社會中皆能獲取最適於自己的性質的地位。(P.68)
10.      現在,我們又開風氣之先,在運動中加入所謂「運動精神」的倫理信條。後世的史家也許會將「運動精神」與議會、鐵路,相提並論,視之為英國的重要發明。(P.70)
11.      直到一世紀前的英國,即使孩童犯竊盜罪亦處以死刑,結婚婦女並無財產所有權。(P.71)


我的人生信條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1.我們所經驗的最美好的東西,就是「神祕」,它是一切藝術與科學的泉源,與這種感情無緣的人──從不曾為它驚訝駐足、為它凝神忘我的人,時無異於睜眼的瞎子,枉來人世走一遭。(P.76)
2.從日常生活來看,我們很可了解一件事情:人類存在於斯土,是為了他人──尤其是與自己休戚相關的人,以及因同情之心所繫結的無數的陌生人。(P.76)
3.我並不認為,我們可以保有哲學意味下的自由,因為我們不僅是在外在的強制下行動,且兼需受內在底必然性的支配。(P.77)
4.叔本華:人類確可按照自己的意向行動,但以何為意向?並非自己所能決定。(P.77)
5.我深信,簡樸、平易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不論對肉體、對精神或對任何人。(P.78)
6.人們把社會區劃為各種階級,根本使錯誤不當的,徹底分析起來,那無非是基於權力慾的作祟。我確信,任何以「力」為基礎的專制政體,必將漸次腐敗墮落,因為「力」畢竟遠不如「道德」的號召人心。(P.79)
7.對於神──人類所創造出來職掌獎善懲惡的神,嚴格的說,那是人類脆弱的反應的神。──我無由揣摩想像。同樣的,我也不相信肉體消滅後仍能繼續生存的事情。(P.80)


我們需要科學化的社會制度和感情的信仰

韋勃夫人(Beatrice Webb)

要之,以科學方法預言社會狀態,只有以常情常態為準則,這裡所表現的才是真理,並且是高度真理。統計學家並不處理個人的特殊性,不只現在,以後恐怕也將如此,凡是非共同的、例外的、特殊的個人特徵及其影響力,皆在社會科學範疇之外。(P.89)

以我觀察所得,屬於高貴類型的人,它們的行動指針似乎是從把個人目的與宇宙目的結合的思想所產生,意即欲使視所能見的世界與視所不能見的世界結合在一起。(P.90)

根據懷海德的闡釋:「所 謂宗教,就是對於某種無所不在的東西的幻覺。它存在於不斷流轉的事物的前方、背後和內部;它是實在而可望實現的某物;它的可能性最遙遠,卻是現實中最大的 事實;它賦予一切未來事情的意義,卻令人難以理解,難以捕捉;我們若擁有它,即臻於至善之域,然而卻很難到達;它是人類究極的理想,但也是渺渺無期的探 索。」(P.92)

任何臆說皆無法以科學證明,亦無從提出反證。(P.93)

我的主要信仰有三:第一,我認為我們應以理性和感情的紐帶而締結與宇宙的關係;第二,我確信宇宙之中乃是愛的精神的活動;第三,我們應從祈禱的感情和高遠的志向而尋求使個人目的與宇宙目的調和的途徑。而祈禱則是滌除心靈汙垢最有效的方法。(P.93~P.94)

宗教信仰的頹廢大概是對現行宗教信條中虛偽所產生的一種反動。(P.94)


南森(Fridtjof Nansen 1861-1930)

經驗與理性相輔的哲學觀

如果我們真誠盼望人類有個更美好的未來,就必須發揮劍及履及的精神,以及革除疑懼之心。(P.100)

我的判斷,往往在變動中。(P.101)

一個人信仰的如何,雖然在某種程度內是屬於個人私事,但對於他的行為動作必定有很大的影響。這樣來說,至少在他的朋友而言,該不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了。(P.101)

現在的思想世界,正處於一個困難的過渡期中。過去所確立的真理理或在動搖搖或被拋棄;古老的信條和教義,大部分已被揚棄;而且又尚未準備妥當取代它們的新東西。(P.101)

現在的工作就是要不斷地嘗試將「人生觀」、「信仰」或「道德原理」與我們的理性活動取得調和,以及試圖在我們所信仰的,正確的基礎上,建立人類的生存方式。(P.102)

全宇宙──不論生物界或無生物界、物理領域或精神領域皆受「自然法則」的支配,這些法則決定著過去與未來。(P.102)

我們更應相信,我們的生活就在「此地」和「現在」,我們僅是過去與未來的連鎖之間的一個小小環節而已,因而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結果只有在我們的子孫中得到保全,這才是更高貴,更健全的信仰信並且也不像上述的思想帶著那樣重的利己性。(P.106)

實際上所謂意義和目的僅是我們這小小的有機世界的觀念而已,它能適用於宇宙嗎?(P.107)

道德上的規則亦同於人類其他的諸種觀念,我們不能期待它永遠長存;道德的見解,常隨著時與事的推移而發生莫大的變化。(P.110)


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

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三個重要觀念

密立康(Robert Andrews Millikan)

人類往何處去

杜若伊(Pierre Lecomte du Noii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