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烈‧利德爾〈德國哲學教授〉
◎等到人的思想至少是部分的逆轉到神話的和詩的語言形式之後,哲學家就有責任以語言分析為基礎的批判反省來做澄清和辨別。以撒‧辛格〈Isaac B. Singer,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一旦涉及自由選擇,你就永遠無法確知它下一步將做什麼。......最奇怪的事情,最難以相信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亞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LSD發明者〉:
我現在了解到我們能選擇不同的途徑來看外在世界,並沒有所謂「客觀真實」這回事,我們可以選擇符合自己人格的哲學態度。約瑟福森〈Brian Josephson,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每當你嚴肅地則取一個新信念時,你實際上就排出了它的「反面物」......一個人擁有他成年前即習得的知識,同時又具備能掙脫這些知識束縛的能力,總是比較好的。◎價值是以將一行動置於較寬廣的脈絡裡來衡量為基準的,如果你能看到一個行動更多的後果,那你就能有較好的判斷。
史賓德勒〈Gret P. Spindler,德國學者〉:
資訊的品質中最重要的包括:時間的準確性〈時效〉、完整性〈所有事實皆有其重要性〉、 真實性、可理解性〈為接受者而言〉。...... 資訊傳遞失真隨著距離及中間傳遞者的人數呈正比增加。......大部分的人會保留與他們的意見相合的資 訊,不合的則丟棄。很多人看評論是想證實他們自己的觀點。....一個公民的成年與否,不能只以他是否有批判的能力,是否能負責任地思考及處事來衡量;還 必須看他是否隨時能運用獲得的資訊,是否能接受所有重要問題所談論的主旨,並將眾人爭論的觀點詳加考慮。腓德烈‧華格納〈Friedrich Wagner,德國社會學家〉:
在科學膨脹發展的過程中,只要新發現、新發明還能給我們帶來眼前的好處、利益,我們便能把其中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掩蓋起來。......就科學原本所負有的「科學批判」的原始精神而言,迷信科學的態度實在是種墮落。陳浩〈政治責任與政治領導─十信弊案所顯示的官場生態〉
※「有責無權」與「有權無責」一向是我國官場中普便存在而屢被詬病的問題。......其次‧在現實的決策情境中,也有許多在公文往來上不易察覺的 「官場人際間權威關係」......另外......還有許多根本不易明、無可查的「權威影響力」【案,指特權】〈特權是我們社會最大的弊害〉文崇一、漢寶德對談紀錄,衛民記錄/整理
※漢寶德:......若談上層對社會生活影響最大的一 點,可能就是特權,因為特權容易使一般人存有僥倖的心理,使人感到成事不是憑自己的努力,而必須有一些不正常的管道。......不管是學生家長或學校老 師,所言語所行並不一致,學生仍然沒有典範,以致中最後國人都成了兩面人,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難怪年輕人受教育後仍然每下愈況﹝每況愈下 ﹞英國 菲里普斯(Phillips J):
直覺是作不得準的。不經腦子的感覺可能產自於人際關係中根深蒂固的態度,而這些態度,一般人總是以為應該永久不變。英國 丹甯(Lord Denning MR):
他必須非常小心的避免一種極為常見的錯誤,那就是:凡與我見解不同的人都不合理。又
他們應該永遠記得,沉默的多數人見得多而講得少,這些人的意見應該與一天到晚假自由之名為各種醜惡的事吵吵鬧鬧的人的同樣受尊重。
又
好目的不是使用壞手段的理由。
英國 海爾森姆(Lord Hailsham LC):
兩個合理的人可以就相同的事實下完全相反的結論而仍都不失為合理。美國法院判詞(Thomas v Collins ,1944, 323 US 516):
大暴政是從小暴政生根長大後變出來的。這在它們侵犯人民的基本權利時看得最清楚。細小的種子種在泥裡會長大,在長大的過程中會把自由的根基摧毀。英國 賽門(Lord Simon):
社會大眾都要求討論的自由,這是因為一個民主社會的成員,必須有足夠的認識,才能明智地對關乎他們本身利益的決定有所影響。......在一個民主社會 中,每一個人都有權影響與眾人關注的事情有關的決定,要明智的影響這些決定,又非有足夠的資料作參加辯論之用不可。因此,獲得資料與參加辯論的自由,正是 公眾利益的所在。英國 迪普洛(Diplock J):
我們公眾生活的基礎是:怪癖的人、狂熱的人,都可以把他誠實地在心裡所想的話說出來。李區〈Edmund Leach,功能學派社會人類學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體系,每一個人的作為根據的是所「相信」的體系而非客觀事實......我越來越覺得,凡事都沒有任何單一的「真實狀態」。一件事情的完全樣貌乃是由於存在於不同人心靈中不同的理想圖案組合而成。法蘭西斯‧克利克〈Francis Crick,1953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與華生共同發現DNA的化學結構〉:
當你剛踏進科學研究的殿堂時,你就會被人洗腦,他們告訴你要多麼小心,科學發現是如何困難等等。......但鮑林〈Pauling〉這種人對事情的看法就寬廣得多,他們先大膽的提出假設,不必等到萬事具備,就以少許的證據勇往直前去解決問題。約瑟夫‧魏任堡〈Joseph Weizenbaum,人工智慧先驅〉:
當認為科學和科學的理性是探尋、了解一個人週遭世界的唯一方法成為一種普遍的態度時,我們就會遭遇到可怖的困擾。......電腦為我們帶來了一整套與「問題」、「解決問題」、「對策」等有關的語彙,這些東西進入我們的語彙中,塑造社會大眾的思想,人們不可能經常對這種微妙的改變保持警覺。羅格‧史匹利〈Roger Sperry,1981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意識、自由意志、價值......對大多數人而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之一。因此,當科學一味否認它們的重要性、甚至否認它們的存在,或者說它們不屬於科學的範疇時,我們必須對科學有所懷疑。......科學也應拋棄它大部分的唯物主義包袱。郭蒂尼〈Romano Guardini,德國神學哲學家〉:
◎ 神被視同為世界的開端,視同為世界的奧秘,人在宇宙內,宇宙亦在人內。對這項真理的經驗和肯定,便是古代宗教的基礎。......中世紀大大改變了人的存 在意識和世界觀。奉祀在聖經裡的啟示,便是中世紀人的信仰中心;這個啟示所昭示的上帝是和這個世界分開、並超越世界的。......宇宙是被創造的觀念, 只有聖經才有。......人信仰並服從上帝的啟示,這就是基督宗教的信仰。......〈現代世界〉雖然科學所了解的世界圖像愈來愈精確,但是人再這個 世界內卻再也找不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家。......求真的意志與犯錯的惰性間的緊張,善與俄的衝突在人心靈內愈演愈烈,壓迫人的精神。到最後,人的存在有 沒有道理都有了疑問,如此更激烈地刺激了那已飽受煎熬的人靈。
◎今天人有能力控制萬物,但他唯獨卻乏控制他自己力量的能力。......關鍵不在於力量的增加,而在於限制它正當的運用。【案:人與自然】
選自:聯經出版社當代德國思想論叢〈12〉《現代世界的結束》陳永禹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