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經學歷史 皮錫瑞 台灣商務印館

經學開闢時代

  • 經學開闢時代,斷自孔子刪定六經為始。
  • 孔子作六經之旨。......以教萬世......刪定六經之旨見於《史記‧孔子世家》......。
  • 孔子以前,未有經名,而已有經說。
  • 〈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文王重六十四卦,見《史記‧周本紀》,而不云作卦辭,〈魯周公世家〉亦無作爻辭事,故不可以教士。......觀樂正之不以易教,之文王周公無作卦爻辭之事。春秋國史相傳,據事直書,有文無義,故亦不可以教士矣。觀樂正之不以春秋教,知周公無作春秋凡例之事。......漢人以為詩書皆孔子所定,而易與春秋更無論矣。
  • 六經之外,有孝經亦稱經。......漢人推尊孔子,多以春秋、孝經並稱。 
  • 案史記以《春秋》別出於後,而解說獨詳,蓋推孔子作《春秋 》之功,彼刪定諸經為尤大。

經學流傳時代

  • 諸儒學皆不傳,無從考其家法,可考者惟卜氏子夏。
  • 荀卿傳經之功甚鉅......漢初傳其學者極盛。
  • 漢人以樂經亡,但立詩書易禮春秋五經博士,後增論語為六,又增孝經為七;唐分三禮三傳,合易書詩為九;宋又增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為十三經

經學昌明時代

  • 《史記‧儒林傳》曰:「......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於燕則韓太傅;言尚書,自濟南伏生;言禮,自魯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於齊魯自胡毋生,於趙自董仲舒。」......言詩止有魯齊韓三家,而無毛詩;......言尚書止有伏生,雖及孔氏古文,而不云安國作傳......言禮止有儀禮而無周官......言易只有楊何,而無費氏古文......言春秋唯公羊董胡二家,略及穀梁,而不言左氏。
  • 《困學紀聞》:「〈後漢‧翟酺傳〉曰:文帝始置一經博士。考之漢史,文帝時申公韓嬰要以詩為博士」......武帝建元五年春初置五經博士......案史記儒林傳,董仲舒胡毋生皆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特至武帝五經博士始備
  • 漢世明經取士之盛典,亦後世明經取士之權輿......古今選舉人才之法,至此一變
  • 劉歆稱先師皆出於建元之間。自建元立五經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據儒林傳書禮易春秋四經各止一家,惟詩之魯齊韓,漢初已分申公轅固韓嬰......其後五經博士分為十四:易立施孟梁邱京四博士,書立歐陽大小夏侯三博士,詩立魯齊韓三博士,禮立大小戴二博士,春秋立嚴顏二博士,共為十四。
  • 漢人治經,各守家法;博士教授,專主一家。 
  • 前漢經師不信古文......漢立博士十四,皆今文家,而當古文未興之前,未嘗別立今文之名。......至劉歆始增置古文尚書、毛詩、周官、左氏春秋。既立學官,必創說解,後漢衛宏賈逵馬融又遞為增補,以行於世

經學極盛時代

  •  經學自漢元成至後漢為極盛時代......漢末太學諸生至三萬人,為古來未有之盛事
  • 漢有一種天人之學,而齊學尤盛......亦易神道設教之旨,漢儒藉此以匡正其主
  • 石渠議奏今亡,略見於杜佑通典;白虎通義猶存四卷,集今學之大成,十四博士所傳賴此一書稍窺崖略。
  • 鄭君出而遍注諸經,立言百萬,集漢學之大成。
  • 漢書儒林傳贊曰: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迄於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寖盛,支葉繁滋,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然也。
  • 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則漢之經學所以由盛轉衰者,弊正作此,學者不可以不察也......安其所習,毀所不見,中以自蔽,此學者之大患也。
  • 前漢重師法,後漢重家法,......言師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然師法別出家法,兒家法又各分顓家......微言大義之乖,即自源遠末分始矣。

經學中衰時代

  •  魚豢魏略......其序曰正始中有詔議圜丘,普延學士。是時郎官及司徒領吏二萬餘人,而應書與議者略無幾人。又是時朝堂公卿以下四百餘人,期能操筆者未有十人多,皆飽食相從而退
  • 所謂鄭學盛而漢學衰者,漢經學近古而可信,十四博士今文家說遠有師承;劉歆刱通古文,衛宏賈逵馬融許慎等推衍其說,已與今學分門角立矣,然......不相混合......鄭采今古文不復分別,使兩漢家法亡不可考,則亦不能無失;經學至鄭君一變。
  • 毛詩左傳乃漢時不立學之書,而後世不可少;鄭君為漢儒敗壞家法之學,而後是尤不可無......有與鄭君同時而學不盡同者,荀爽虞翻並作易注;荀用費易,虞用孟易......有視鄭稍後而學不盡同者:王弼易注盡埽象數,雖亦用費易而說解不同......何晏論語集解雖采鄭注,而不盡主鄭;若王肅尤顯與為敵者。
  • 鄭學出而漢學衰;王肅出而鄭學亦衰。......偽造孔安國尚書傳,論語、孝經注 ,孔子家語、孔叢子。
  • 前漢末出一劉歆,後漢末生一王肅,為經學之大蠹......晉所立博士無一為漢十四博士所傳者,而今文之師法遂絕。

經學分立時代

  • 北史儒林傳序曰:江左周易則王輔嗣,尚書則孔安國,左傳則杜元凱;河洛左傳則服子慎,尚書周易則鄭康成;詩則並主於毛公,禮則同遵於鄭氏。
  • 南學之可稱者,為晉宋間諸儒善說禮服,宋初雷次宗最著,與鄭君齊名,有雷鄭之稱,......其說略見於杜佑通典。
  • ﹝南北朝﹞鄭易詩書禮論語孝經,虔左氏春秋,休公羊傳....當時存者止此三家。
  • 皇侃之論語義疏,名物制度略而弗講,多以老莊之旨發為駢儷之文,與漢人說經相去懸遠。此南朝經疏之僅存於今者。
  • 說禮本宜詳實,不嫌稍繁。
  • 夫漢學重在明經,唐學重在疏注;當漢學已往,唐學未來,續絕之交,諸儒倡為義疏之學,有功於後世甚大。

經學統一時代

  • 偽孔王杜之盛,鄭服之浸微,皆在隋時。......北學從此絕矣。
  • 永徽四年頒孔穎達五經正義於天下,每年明經依此考試,自唐至宋,明經取士皆遵此本。
  • 唐行詩賦,本煬帝科舉之遺;明用時文,沿元人經疑之式。
  • 朱子謂五經疏,周禮最好,詩禮記次之,書易為下。
  • 唐以易書詩三禮三傳合為九經取士。......楊瑒為國子祭酒,奏言:今明經習左氏者十無二三,又周禮儀禮公羊穀梁殆將絕廢
  • 唐帖經課試之法,以其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間,惟開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專考記誦而不求其義,......王安石改用墨義,是為空衍義理之始,元明經義時文之濫觴。
  • 漢熹平刊石經之後,越五百餘年而有唐開成石經。
  • 唐人經說傳今世者,惟陸湻本啖助趙匡之說作春秋纂例微旨辨疑......惟李鼎祚周易集解多存古義,後人得以窺漢易之大略,考荀虞之宗旨,賴有此書。
  • 唐人經學有未可抹摋者。說郛令狐澄大中遺事云:「大中時,工部尚書陳商立春秋左傳學。議以孔子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流也;左邱明為魯史,載述時政,惜忠賢之泯滅,恐善惡之失墜,以日繫月,修其職官,本非扶助勝嚴,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

經學變古時代

  • 據王應麟說,是經學自漢至宋初未嘗大變,至慶曆始一大變也。......自慶曆後,諸儒發明經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繫辭,毀周禮,疑孟子,譏書之允征顧命,黜詩之序,不難於議經,況傳注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